《神算网》历史上的今天 — 1585-090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的今天,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
-
黎塞留(1585~1642)
Richelieu,Cardinal de
法国宰相(1624~1642),枢机主教,政治家。1585年9月9日生于巴黎贵族家庭,1642年12月4日卒于同地。1607年任吕松主教,1614年作为普瓦图的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两年后受到摄政太后玛丽·德·美第奇的重用。1617年遭国王路易十三放逐。后又为路易十三所赏识。1622年任枢机主教,1624年进入枢密院,同年为宰相。
黎塞留被后人称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具谋略、也最无情的政治家。
黎塞留任宰相时,对内恢复和强化遭到削弱的专制王权,对外谋求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1628年他领兵攻陷胡格诺教派的重要据点拉罗谢尔要塞。次年剥夺胡格诺派享有的政治和军事特权。取消巴黎高等法院的谏诤权,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镇压1637年的乡巴佬起义和1639年的“赤足汉”农民起义。向各地派遣监察官,加强政府对地方行政、司法和财政的控制。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院,扩大巴黎大学。他为抗衡哈布斯堡王朝,1625年通过灵活的策略促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并在1635年使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晚年卷入宗教冲突。
黎塞留于1624-1642年间任政府首相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并建立了著名的法兰西学士院。
黎塞留积极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为此在中央设立各部大臣,后者在首相领导下掌握实权,此举使贵族权力机构“国务会议”形同虚设。他还把16世纪以来向地方临时派遣的钦差大臣变为总督,由国王任免,其官职不得买卖、转让或世袭。各省的司法、行政、财政大权均在总督的掌控之下,而他们有完全听命于中央。通过这种体制,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强化。为了便于对地方的控制,黎塞留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
中国历史是外交战略的宝藏。春秋战国时代,就产生了很多闪闪发光的战略思想。三国两晋,汉唐明清,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战略家。在西方,17世纪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首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现代外交之先河。西方文化虽有民主人权的因子,但其核心包含着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它在国内提倡民主和宽容,在对外交往中则奉行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因此现代外交的实质是民族国家在世界范围按一定游戏规则追求国家权力的最大化,其指导思想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公理是强权的外衣,尽管善良的人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不过,事实上,虽然鼓吹“民主和宽容”,在思想文化方面,黎塞留仍然施行了对强化王权有利的举措。他首次建立了出版检查制度,并在1630年创办了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用它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而法兰西研究院的创立也是黎塞留控制思想文化的另一项重要行动。该院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对文化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官方文化机构。
1328年王位落入瓦卢瓦的查理之手。15世纪末,瓦卢瓦王朝的版图,已与今日法国国界相差不多。16世纪基督教传遍法国,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战争。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尔法尔王国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A.黎塞留和J.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163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旨在吸纳法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卫和宏扬法兰西语言和文化。这座著名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不朽者”。学院创立后,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艺术大师拉辛、拉封丹、孟德斯鸠、夏多布里昂、雨果、拉马丁、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登堂入室,成为“不朽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兰西学院已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相融合,逐渐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红衣主教黎塞留为巩固中央集权制、确立自己在文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到处收买御用文人。
在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中,他还是三个火枪手和达达尼昂的敌人。
关键词:黎塞留,巴黎贵族